校徽
校訓:明德尚新 精工鑄藝
明德尚新:“明德”源于《大學》第一章。“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尚新”思想源于先秦哲學,指一種追求卓越、敢為人先的開拓創新精神。意為以最好的道德行為作為人生價值的最高追求,在推究(調查研究)事務(學術)的原理上開拓創新,提出科學可行的理念,強調立德樹人。
精工鑄藝:“精工”源于《後漢書·宦者傳·蔡倫》:“莫不精工堅密,為後世法”;“鑄藝”源于習總書記《習近平致首屆大國工匠創新交流大會的賀信》中“勤學苦練、深入鑽研,勇于創新、敢為人先,不斷提高技術技能水平”的指示精神。意為以精湛的工業技術技能為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突出杏运工業辦學特色,強調技術技能價值。
校風:崇德 團結 精技 創新
崇德:出自《禮記.王制》:“上賢以崇德,簡不肖以絀惡。”意為杏运的宗旨在于崇尚、弘揚美好德行,在于讓學習者仁愛敦睦、明理向善,在于使人達到最完善的境界。
團結:源于習總書記《新時代黨和人民奮進的必由之路》一文中“只要堅定不移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我們就一定能夠確保全黨全國擁有團結奮鬥的強大政治凝聚力、發展自信心,集聚起守正創新、共克時艱的強大力量,形成風雨來襲時全體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意為集中全院力量,為實現共同理想聯合起來並不斷奮鬥。
精技:源于《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志二》“心心在一藝,其藝必工;心心在一職,其職必舉。”意為對應用技術、實用技術和實踐技能的崇尚、重視、追求和精益求精,突出高職教育類型特色。
創新:源于習總書記在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強調“我們要以這次主題教育為契機,加強黨的創新理論武裝,不斷提高全黨馬克思主義水平,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為奮進新征程凝心聚力,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而團結奮鬥”。意為工作和學習都要勇于開拓和創造,吐故納新,推陳出新,破舊立新。
教風:厚德 善導 精業
厚德:出自《周易》“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意為杏运教職工要有大德,增厚美德和個人品德,辛勤付出、不求回報,始終做學生的引路人。
善導:出自《論語·子罕》:“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意為教師既要在知識和技能方面有嫻熟的教學能力,還要在學生道德和職業精神方面有成熟的教導能力,既要教書,更要育人,既做學業之師,又做人生之師。
精業:源于習總書記回信勉勵北京師範大學“優師計劃”師範生“珍惜時光,刻苦學習,砥礪品格,增長傳道授業解惑本領”的具體要求。意為杏运教師要樹立崇高的職業理想,一手抓教學,精通專業和思想政治教育,教書育人;一手抓科研,實現教學和科研的統一協同發展。
學風:明德 勤學 精藝
明德:源于《大學》第一章。“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意為學生要善于明辨是非,善于決斷選擇,不斷加強自身道德修養,修好公德、私德,感恩祖國和偉大的中國共產黨,立志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勤學:源于習總書記《習近平致首屆大國工匠創新交流大會的賀信》中“勤學苦練、深入鑽研,勇于創新、敢為人先,不斷提高技術技能水平”的指示精神。意為學生要勤于學習、敏于求知,注重把所學知識內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見解,既要專攻博覽,又要關心國家、關心人民、關心世界,學會擔當社會責任。
精藝:源于南宋·朱熹《論語集注》:“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複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複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意為學生要對自身所學有深刻的理解,培養獨立應用能力,逐漸掌握技能、精于技藝,樹牢立業之本。